...

2024 12.27

浙江景宁 用档案讲好民族团结发展故事

本报讯 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和华东地区唯一的民族自治县。近年来,县档案馆(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依托馆藏优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档案史志工作融入民族工作中,为讲好民族团结发展故事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贡献档案史志力量。该馆不断充实馆藏资源,在完成畲族民间文化口述历史视频采集制作、拍摄传统农耕纪录片的基础上,新增畲族传统服饰文化制作、畲族传统狩猎文化等相关口述档案。征集到《景宁畲族古哀歌汇编》《何氏宗谱》等地方特色史籍,以及景宁畲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实物档案。同时,持续打造“‘畲韵景宁’档案活化”工作品牌,通过对畲族特色档案的采集整理,最大程度还原细节,让畲族文化得以传承,为全县文化产业、全域旅游、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特色文化保障。积极挖掘档案、文史资料中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从馆藏“解放初期时任景宁县委书记张之清所写的书信”入手,撰写推出《一封书信见证党在景宁的少数民族政策》。挖掘景宁畲族革命烈士钟福体的红色遗物与红色账本的故事,撰写《红色遗物见证峥嵘岁月》,追忆革命年代畲汉群众与红军的军民鱼水情。整理景宁红色人物故事,如《畲族革命老妈妈钟金钗》《雷桂梅:一生三次见过毛主席的畲族女民兵》等,均被“学习强国”平台刊播,反响良好。此外,推出《档案见证丽景园改革与发展》系列文章,在“丽水发布”公众号推介。为不断推进服务民族工作,积极挖掘馆藏珍贵档案,建立“红色珍档数据库”,为全县各单位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提供鲜活生动的本土教材。在此基础上,撰写《基层党建工作与民族文化深度融合的路径研究——以景宁畲族自治县为例》《景宁民族山区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研究》《“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奋力建设全国民族地区县域示范样板》等文章,讲述景宁县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忠实践行“八八战略”,精彩演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势的生动实践。下一步,县档案馆将持续发挥档案史志职能优势,依托馆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做好民族档案“收、管、用、研”上下功夫,努力在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档案担当、贡献史志力量。

详情
...

2024 12.26

浙江湖州南浔区以“浔兰启新”品牌带动研学“上新”

本报讯 近年来,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积极打造“浔兰启新”档案工作品牌,面向青少年群体,以研学为载体,开设“浔”文脉、“浔”故事、“浔”游学3个系列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探寻档案记忆、争当时代新人。基于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以吴宝康陈列馆、南浔名人展馆为主阵地,组织开展“红领巾走进档案馆”等社会实践活动。在“跟着档案去研学·从档案里看祖国发展”活动中,策划“国家大事我知道”抢答、“家乡75年变化”拼图、“祝福祖国、期许未来”寄语等互动环节,受到参与者好评。今年国际档案日期间,推出《心似烈焰 开启档案事业新征程》吴宝康红色档案故事,并制作短视频,联合区教育局将其列入中小学思政课小短片,并在14所学校进行集中展播。通过进校园活动,把《南浔记忆》《南浔名人图说》等编研作品送到学生手中,受到广泛欢迎。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策划实施“寓学于游”研学活动。持续擦亮“中国人民大学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品牌,每年组织人大师生约20人来浔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包括追思档案学先辈、开展新理论新知识交流、探寻“千万工程”乡村振兴密码等活动。今年,浙江大学“黄土地计划”学员也来馆开展调研。此外,将档案课堂送进乡村,首次在农村文化礼堂举办档案法治游园会。与相关部门合作开展“浔”宝研学活动,让青少年体验雕版拓印技术、聆听湖笔技艺故事、打卡丝绸文化点位。

详情
...

2024 12.25

新疆艺术学院举办“‘瀚海长歌 丝路华章’——新疆丝绸之路档案文献流动展”启动仪式

        近日,新疆艺术学院举办“‘瀚海长歌 丝路华章’——新疆丝绸之路档案文献流动展”启动仪式,40余名师生代表参加。展览由自治区档案馆举办,分为13个篇章,通过大量珍贵照片、翔实史料全面介绍了新疆丝绸之路的历史以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送展进校园活动既是展教结合文化育人模式的积极探索,也是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学校深挖档案资源,将档案工作与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创新、社会服务等相结合,努力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推进社会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详情
...

2024 12.24

内蒙古包头 启动市级“三支人才队伍”选拔工作

        本报讯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档案局、档案馆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全市档案专家、档案工匠型人才、青年档案业务骨干选拔工作的通知》,开展市级“三支人才队伍”选拔工作。《通知》指出,从法规标准、理论研究等7个领域选拔档案专家10名左右,从整理鉴定、档案修复等6个领域选拔档案工匠型人才20名左右。选拔青年档案业务骨干40名左右,主要为从事档案教学、科研等5年以上,具备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工作人员。《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坚决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倾向,认真做好宣传动员与组织申报工作,择优确定推荐人选。 

详情
...

2024 12.23

福建厦门海沧区积极贯彻落实闽台关系档案保护条例

        本报讯 近期,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档案部门围绕《福建省闽台关系档案保护条例》,制定一系列贯彻落实举措。把学习《条例》作为局馆会议重要议题,专题研究讨论,理解细化档案保管单位、组织和个人的权利与义务等相关细则。先后与政协、宣传部、台办、侨联等单位深入交流,并到青礁慈济宫、金沙书院等单位走访调研,向颜氏、蔡氏等各姓氏宗亲理事会了解对台交流情况。初步确立以保生慈济文化活动、海峡两岸汉字节等闽台关系档案资料为征集重点,促进多方联动、协作推进。主动参与保生慈济文化展厅和两岸融合记忆馆等涉台展厅展馆建设,把闽台关系档案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详情
...

2024 12.20

福建三明 档案赋能思政 馆校共育新人

本报讯 2023年12月8日,福建省三明市档案馆入选全省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一年来,市档案馆活化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精心打造思政课堂品牌,相继与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厦门医学院、三明学院等7家高校签署协议,建立思政资源共建共享协作机制,实现了该地区高校签约“全覆盖”,省内高校签约“零”的突破。截至目前,累计举办各类培训103场。市档案馆发挥人才优势,组建了一支由全国档案工匠型人才、全国青年档案业务骨干、全省档案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队,精心打造“全学龄段”思政课程。以“上导课—看展览—听讲解—谈心得”为教学流程,根据参观群体的年龄段增设个性化环节,增强现场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同时,建设档案科普宣教基地,为大学生开展“档案实操”提供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学习效果。通过为各学校提供定制教学服务,使小学的“故事链”、中学的“逻辑链”与大学的“问题链”有效衔接,让同样的展品、授课内容达到螺旋式递进的效果。依托“守藏见证如画三明——与祖国同兴与时代同行”主题陈列、“信仰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红色珍档专题陈列,持续拓展思政“大课堂”阵地。持续挖掘馆藏资源,以三明民间契约文书为载体,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守诚信、讲仁爱、尚和合、重民本、讲正义等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布设“抱诚守真——三明契约文书展”,搭建诚信教育新平台。此外,持续开展“工匠进校园”活动,精心筹备“探寻工业三明由来 激活新时代青年奋斗‘内驱力’”“走进档案 寄存梦想”“麒麟山下的守望者”等课程,让师生不出校门就能通过档案重温三明发展历程,感受先辈的奋斗精神。此外,该馆围绕中心工作精准选题,深入挖掘档案背后的故事,以档案“小视角”展示三明发展的“大变化”。今年,是全国“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工作会议在三明召开40周年,市档案馆挖掘整理了一批反映20世纪80年代初三明文明建设历史印记的小故事,精选馆藏档案20件、图片105张,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三明故事。编撰《档案见证·微光汇聚照亮三明》,为探索了解三明精神文明建设起源提供优质素材。在福建省纪念全国“五四三”活动召开40周年座谈会期间,面向青少年开展乡情教育和“文明三明”城市品牌推介活动,两次获市委领导批示肯定。  

详情
当前第20页 共26页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