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 05.14

记录·留存: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

赣州市金岭学校学生在犹江绿月茶园开展研学活动。 肖鸿康 摄    江西省上犹县是“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茶叶种植面积11万亩。近年来,该县以茶产业链为纽带,大力发展“茶产业+旅游”“茶产业+研学”模式,并融合茶文化、奇石文化、客家文化等多种元素,打造了梅水园村、油石笔架山等集茶叶种植、体验、观光于一体的研学精品点。

详情
...

2024 05.13

如何实现档案工作高水平安全

    全国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明确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预防为主,紧盯关键领域,强化底线思维,筑牢安全防线,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信息化时代,档案工作不仅担负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职责,更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实现档案工作高水平安全,对维护国家利益、保障人民福祉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什么是高水平安全?简而言之,包括物理安全、信息安全和管理安全3个层面。物理安全主要指档案存储设施的安全,如防火、防水、防盗等。信息安全关注档案内容的完整、可用、保密,防止信息泄露、篡改或丢失。管理安全关系档案工作的流程规范、制度健全和人员素质等方面的保障。    如何实现高水平安全?要着力做好4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从实体保管角度讲,不论是物理设施设备还是各项管理规范,都应予以加强。在物理设施设备方面,既要合理规划档案库房,确保其符合防火、防水、防盗等安全标准,又要配备先进的安防设备,如视频监控、报警系统等,还应定期对档案库房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始终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在完善管理安全体系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流程和制度,确保规范化和标准化,特别要强调制度的可落地和可执行性。还应不断提升档案库房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安全意识。同时,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定期开展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整改。    其次,从信息安全角度讲,要妥善应对新技术和网络环境两方面因素带来的挑战。一方面,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广泛应用,档案信息的存储、处理和分析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另一方面,网络环境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既促使信息得以更方便地共享和传播,又给安全保护带来更大难度。如何应对?首先要明确,技术带来的问题不应只停留在技术层面解决,还要从制度和环境上发力。因此,一方面,要加强信息安全保护技术的研究应用,特别是要进行前瞻性研究。另一方面,需及时完善相应管理制度和规范,堵塞安全漏洞,防患未然。    再次,从科学管理角度讲,加强组织领导尤为重要。安全工作必须抓在日常、抓在经常。要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明确职责任务,确保责任落实。尤其要发挥法律法规威慑力,为实现高水平安全提供有力保障,进一步明确相关各方法律责任和权利义务,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同时,积极引进应用先进管理技术,运用科学管理手段进一步织密安全防护网。    最后,从安全文化建设角度讲,最重要的是涵养实现高水平安全的文化生态,将思想、态度、价值观层面的认同转化为具体行动,进而塑造成行为习惯。做到这一点,需要有具体抓手。例如,要加强宣传教育,在心中种下增强安全意识和责任感的种子。要建立完善的文化制度和规范,用制度浇灌呵护安全意识“开花结果”。要加强培训教育,做到不仅时刻紧绷安全之弦,更具备相应的防护技能。

详情
...

2024 05.11

抓好基础 抓出实效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档案馆聚焦“四个好”“两个服务”目标任务,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在资政育人、服务民生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抓好基础、抓出实效,为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贡献档案力量。存史资政,留存通辽发展记忆    市档案馆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将加强资源体系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于去年完成市级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档案全文数据库建设,市级疫情防控档案数字化成果已全部接收进馆,累计形成“两类档案”目录18万余条,构建动态反映通辽新时代新成就的社会专项记忆库。    紧紧围绕“内蒙古记忆工程通辽篇章”,在“重”与“特”上作文章,着力打造重大活动、重大工程、“三名”(注:名人、名产、名胜)档案征集品牌。去年,征集自治区第十五届运动会火炬传递、“8·18”赛马节等重大活动照片档案进馆,进一步凸显资源特色。为夯实资源基础,去年对102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业务指导,完成10个重大项目档案业务指导、验收工作,拍摄《初识档案》《文书档案整理》等微课视频,档案资源质量管控力度进一步加强。征集的赛马节照片 市档案馆收集整理科供图    坚持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全面系统梳理馆藏红色档案资源,建立全市红色档案资源数据库,汇集文书档案1.64万件、录音档案27件、照片档案179张。充分挖掘馆藏档案蕴含的民族交往交融、共同团结进步的史实,制作红色档案专题片,讲好通辽民族团结故事。管档护档,建设可靠数字堡垒    市档案馆信息化工作始于2000年,2006年自主研发的蓝晶档案管理系统获得内蒙古自治区档案科研最高奖。作为国家一级档案馆和自治区特级档案馆,完成馆藏全部永久和长期档案的数字化扫描工作,成为2008年以来全区唯一实现档案查询利用无纸化的综合档案馆。    近年来,继续加快档案数字化转型步伐,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设国家示范智能数字档案馆(库)”纳入全市“十四五”规划。目前,纸质档案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工作积极推进,年接收进馆档案数字化电子目录突破4万余条,副本44.5万幅。为民服务,提升查阅利用质效    聚力解决档案开放审核进度缓慢、质量参差、人手短缺等难题,馆藏到期档案开放审核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去年完成档案开放审核目录39万余条。    聚焦群众用档难、到处跑、盲目找的问题,综合打造“线上+线下”“馆内+馆外”“本地+异地”全方位查阅利用模式,多渠道提升档案利用服务水平。接入自治区档案查询利用平台,推进民生档案共享利用,进一步提升查档便捷度和满意度。目前,年平均提供查阅档案资料2万余件,接待利用者1300余人次。

详情
...

2024 05.10

强化服务供给、共建共享资源,四川泸州市档案馆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婚姻档案、社保档案、工龄档案、林权档案……影响百姓的生产生活,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    如何让“小档案”发挥“大能量”,真正解民之所忧、纾民之所困、圆民之所盼?透过3组镜头,看四川省泸州市档案馆的民生答卷。把“烦心事”化为“暖心事”    镜头一:泸州市档案馆查档接待窗口,张女士到馆查阅招工档案。    2022年2月9日,星期三,上午9时,市档案馆党组成员、副馆长贺莉准时到岗。与以往不同的是,面前不再是办公桌,而是利用鉴定科的查档接待窗口。    “您好!您要查什么档案?”    “我参加工作30多年了,本可以办理退休手续的,但我的社保记录却显示不满足退休条件,所以想查一下当年的招工档案。”满脸愁容的张女士说明了诉求。    面对棘手的历史遗留问题,贺莉与科室人员通过关键词检索馆藏电子档案,却并未找到相关内容。她推测,可能是录入纸质档案时字迹辨认出现问题,导致系统里的记录并非张女士本名。    通过进一步交流,张女士回忆起了一些关键信息。于是,贺莉便锁定了她招工档案涉及的时间、地点和其他人名,经过再次检索、比对,终于查到了。张女士紧锁的眉头顿时舒展开来。    当天,正是市档案馆施行党组成员窗口坐班制度的第一天。而张女士也成为该制度施行后的第一位查档者。    为进一步强化馆领导与窗口工作人员的直接沟通和互动交流,提高工作效率,转变工作作风,2022年1月,该馆制定推行党组成员窗口坐班制度,要求馆党组成员原则上每周三上午在利用鉴定科坐班,接待查档群众,每次实际坐班时间不得少于3小时,如遇法定节假日或其他特殊情况则顺延。    两年多来,该制度运行顺畅,有效提升了档案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通过坐班,馆领导不仅能够提高业务水平,帮助窗口工作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进一步优化服务,更能够与群众零距离、面对面交流,及时了解诉求,增进相互理解。此外,直接参与接待查档者,也有利于科学公正决策,更好推动工作。”贺莉表示。    截至2024年4月,馆党组成员窗口坐班100余次,接待查档群众430余人次,累计提供档案复制件2100余件,多次受到利用者好评,群众满意率100%。    为民服务,是档案部门的职责和使命,也是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服务意识树得牢不牢,查档窗口是一面镜子。市档案馆不断优化查档窗口接待工作,努力做到群众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把群众的一件件‘烦心事’变为‘暖心事’,真正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我们制定推行这一制度的最大考量。”贺莉说,该馆将进一步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强化制度执行效果,听取意见建议,及时整改提升。工作人员接待查档群众 本报记者 李安涛 摄以“小平台”服务“大战略”    镜头二:四川省“万档惠民”进基层系列活动启动仪式现场,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档案馆跨馆查档共享中心正式上线。    “购房合同已经签了,谢谢你们!”电话里的陈先生激动万分,向市档案馆表示感谢。市民买房为何感谢档案馆?这要从陈先生的一次查档经历说起。    1993年,陈先生与妻子在重庆市江津区登记结婚。如今,老两口都已退休,在泸州儿子家帮忙照看孩子。他们想着在泸州买套房子,这样既可以就近帮忙照看孩子,又不影响小两口生活。然而,买房时却遇到了问题。    按照规定,以夫妻名义买房要有结婚证作依据。但由于时间久远且屡次搬家,陈先生的结婚证早已不慎丢失。按照之前的流程,陈先生需到江津区档案馆实名查阅婚姻档案后,凭相关证明才能买房。了解情况后,儿子小陈告诉陈先生:“之前在手机上看到过查档共享中心成立的新闻,在泸州就能查江津的档案。”    陈先生喜不自胜,持身份证来到了市档案馆。通过查档一体机,工作人员不到一分钟便在江津区档案馆共享的婚姻档案资源库中查到了其婚姻档案,免去了他专程到江津区的来回奔波。    小陈口中的查档共享中心即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档案馆跨馆查档共享中心,于2023年6月建成运行。    2023年国际档案日期间,四川省“万档惠民”进基层系列活动在泸州启动。现场,市档案馆与重庆市永川区档案馆、江津区档案馆共同宣布,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档案馆跨馆查档共享中心建成运行。    该中心的建成也是档案工作有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生动实践。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要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明确,三地要协同完善便捷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    为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一国家战略,助力泸永江融合发展,2023年3月,泸州市与永川区、江津区互访沟通,就跨省开展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利用达成定向合作协议,建立婚姻、林权、土地确权、破产改制企业、知青等民生类档案异地查档跨馆服务长效机制,部署建设异地跨馆查档共享平台。    依托该平台,三地档案馆通过区域通办、跨省协办、远程智办等方式,为群众提供“馆际共享、跨省查档、在线出证”便民服务,打通跨区域查档壁垒,搭建档案便民利民“连心桥”,让数字化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    建成运行以来,中心已共享三地民生档案220余万件,为群众办理跨省市查档420余件,真正实现了馆际多沟通、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大数据”添彩“小日子”    镜头三:龙马潭区石洞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档案查阅窗口,村民老任办理林权档案出证手续。石洞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查档窗口 本报记者 李安涛 摄    核验、查询、取证,全程不到一分钟。在龙马潭区石洞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档案查阅窗口,村民任圣海仅凭一张身份证便顺利查到了他的林权档案。    总面积2.2亩、林种经济林、造林年度1996年、四至界线……看到自己的林权档案,老任脸上难掩喜悦,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而当聊起查档经历时,他打开了话匣子。    原来,老任有一块林地想要开发,但林权证不慎丢失。“好多年没管理了,那块地多大面积、具体在哪儿,连我自己也不晓得了。”村干部曾告诉他,要查林权档案得到区档案馆。“村里到城区坐公交来回就得大半天,费时费力”。    那段时间,提起查档,老任就挠头,而与老任有着同样经历的村民还有很多。    为解决群众“查档难、跑路多”的问题,2023年4月,市档案馆结合群众查档需求和全市档案数字资源实际,探索推行“家门口”便民查档服务,在龙马潭区石洞街道、安宁街道齐家社区、特兴街道走马村党群服务中心试点推行便民查档服务,共配置5台专用电脑,接入泸永江异地跨馆查档共享平台。同时,设立便民查询窗口,共享全市婚姻、林权等民生类档案大数据,让当地群众凭本人身份证即可在“家门口”查档,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此外,市档案馆还组织街道和村(社区)大力宣传这一惠民举措。听到消息后,老任马上赶到街道,很快查到了林权档案。“自从街道有了这个平台,‘家门口’就能查,不用来回跑了,省了不少时间,非常方便、快捷”。    截至今年3月,该平台已帮助村民在“家门口”查档200余人次。下一步,市档案馆将在试点运行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在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努力变“你来馆查档”为“我送档上门”。    得益于档案大数据作用的有效发挥,如今,张女士已顺利拿到退休金,正在享受惬意的退休生活;陈先生在泸州买了房,实现了既照看孙子又不影响儿子生活的愿望;老任正按照林权档案标注的四至范围,用心开发管理他的林地。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小日子努力着、奋斗着……    【记者手记】以优质服务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制定推行党组成员窗口坐班制度、建成跨馆查档共享中心、试点设立“家门口”便民查档窗口……一项项利民惠民举措的推出,旨在让群众享受到优质高效、方便可及的档案服务。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泸州市档案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敏锐洞察群众所思、所忧、所盼,把心思用在优化利用服务上,把功夫下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把民生“关键小事”办到群众心坎上,用心用情用力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群众的身边小事,是家事也是国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通过强化服务供给,把档案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查档服务做到最优、“关键小事”办到最实,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档案部门大有可为,也责无旁贷。对此,泸州市档案馆是探索者,更是实践者。而这种探索和实践,归根结底源于一份神圣而光荣的职责——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朝着一个宏伟而朴素的目标——“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详情
...

2024 05.09

北京昌平区 加强百万亩造林工程建设档案业务指导

    本报讯 近期,北京市昌平区档案馆切实加强档案业务指导,确保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工程档案资料收集齐全、整理规范。工作人员与区园林绿化局积极沟通,通过集中培训、线下指导、线上答疑等多种方式,全方位提供指导服务,及时解决工程建设档案工作中的疑难问题。严格依据《北京市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建设档案管理办法》,明确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整理标准,确保应收尽收、应归尽归。截至目前,该工程已登记项目35个、归档入库项目12个、整理档案2500余卷。

详情
...

2024 05.08

吉林 启动实施东北抗联档案研究工程

    本报讯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伟大东北抗联精神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精神和对档案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近日,吉林省档案馆深入发掘馆藏红色档案资源,组织开展“东北抗联档案研究工程”。    省档案馆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任务,倒排工期、层层抓落实。深化东北抗联档案系统整理挖掘,对馆藏日本关东宪兵队司令部档案进行筛选和梳理,拟于2025年底初步建成东北抗联档案专题数据库,并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建党105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向社会公布。计划从今年底至2028年底,分3个阶段完成日伪“讨伐镇压”、中共东北党组织建设、东北抗日力量发展宣传、东北抗联战斗、外部关注5个方面约50卷本史料的编辑工作。开展抗联史料研究,以馆藏杨靖宇、赵尚志、魏拯民、陈翰章等著名抗联人物英雄事迹为选材基础,编辑出版《初心如磐——档案中的东北抗联英雄》《吉林抗战十四年》和《赤胆忠诚》系列丛书。统筹开展学术交流研讨、举办专题展览、拍摄微视频、联合媒体多渠道宣传,生动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东北人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长达14年艰苦卓绝英勇斗争的光辉事迹。

详情
当前第1页 共167页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