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 04.22

中央档案馆关于十九届中央第五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2020年5月16日至6月30日,中央第十三巡视组对中央档案馆进行了常规巡视。2020年8月18日,中央巡视组向中央档案馆反馈了巡视意见。按照巡视工作有关要求,现将巡视整改进展情况予以公布。中央档案馆领导班子把巡视整改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作为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重要抓手,作为推动新时代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认真履行巡视整改主体责任,主要负责同志担负起第一责任人职责,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上来,把做好巡视整改作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标尺。将巡视整改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问题结合起来,与做好疫情防控和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结合起来,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馆局班子和巡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反复研究,形成了巡视整改工作方案。方案制定后,从馆局班子做起改起,以上率下、层层压实责任,全员动员、各方参与,聚焦重点任务和难点问题,以钉钉子的精神推动整改落实。经过一段时间的真抓实改,中央档案馆政治机关意识显著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推进,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有效激发,领导班子团结一心、担当作为,服务大局的自觉性和能力水平明显提高,一些事关档案事业长远发展的重大事项得到有力推进,巡视整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履行核心职能方面(一)学懂弄通做实方面1.提高履职尽责站位。一是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建立馆局务会和理论中心组第一时间、第一议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制度。举办“集中学习周”活动,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利用一周时间集中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等,提高理论学习的实效。加强青年学习小组的学习,组织青年干部认真研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之江新语》《摆脱贫困》等7本书,引导青年干部学习体悟总书记宏大的使命情怀,打牢成长进步的思想政治根基。二是紧密结合职能职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组织编辑《习近平关于档案工作、历史学习与研究、文化遗产保护重要论述摘编》,印发全国档案系统并专门发出学习通知,为做好新时代档案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举办档案领导干部培训班。举办面向全行业档案专业人员的岗位培训班、专题培训班,把《摘编》学习作为必修课程。三是加强政治机关意识教育,进一步增强了“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馆局主要负责同志以“强化政治机关意识、扎实搞好巡视整改”为题讲专题党课。四是系统谋划馆局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研究提出筹办“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主题档案文献展等系列工作安排,用档案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故事。同时,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为建党百年有关庆祝活动提供档案利用服务。2.整治“灯下黑”问题。一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有关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深入开展身边案件警示教育和以案促改工作。组建5个检查指导组,对馆局所属部门和单位进行全覆盖的督促检查,通过查阅材料、谈心谈话、现场检查、审阅自查报告、听取部门单位班子汇报、参加支部组织生活会等方式,指导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发现问题严肃指出,限期整改。二是开好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馆局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认真对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要求,对照党章党规,对照巡视反馈意见,对照干部群众意见建议,主动查摆问题,深入剖析思想根源,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生活会达到了统一思想、增进团结、找准问题、推动整改的良好效果。三是结合警示教育、以案促改、巡视整改等工作,举一反三开展专项检查,着力解决个别单位承担责任不到位、集中整改不彻底等问题。3.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要求。一是加大档案参考编报力度,及时服务中央有关决策。二是充分发挥档案在党性教育和“四史”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利用红色档案资源,精心筹办“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主题档案文献展,与央视合作拍摄《红色档案——走进中央档案馆》百集微纪录片,编辑100个档案故事讲述党的历史,为建党百年庆祝活动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有效服务。为《百年风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等文献纪录片的拍摄提供大量档案素材。深化与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等的合作,扩充党性教育主题教室展陈教学内容,更好发挥红色档案资源作用。三是推进抗日战争档案汇编工作,加强编纂成果宣传推广。从2020年12月起在《中国档案报》集中宣介已出版的350余册《抗日战争档案汇编》丛书。(二)履行核心职能方面1.做好档案保管利用工作。一是抓紧落实应进馆档案接收工作。制定未完成移交工作单位档案移交进馆时间表,加强指导督促。巡视整改以来完成12家单位的档案接收工作。二是着眼于新时代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保护利用档案资源,成立工作专班研究推进中央档案馆新馆建设有关工作。三是贯彻落实新修订档案法,加大馆藏档案开放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的解密和开放鉴定工作,拟在2021年6月9日向社会开放一批档案。四是修订中央档案馆档案查阅利用规章制度,简化手续,改善利用环境。2.认真履行档案行政管理职能。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做好《“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提出“十四五”时期要以推动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档案治理体系和档案资源体系、档案利用体系、档案安全体系建设,深化档案信息化战略转型,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为建设档案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规划拟于近期印发实施。二是认真做好新修订档案法颁布实施相关工作,积极推进档案法配套法规的废改立工作,组织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加快推出一批档案信息化建设急需的国家或行业标准。三是总结抗疫斗争期间档案归集方面的经验,制定出台《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档案管理办法》,研究推进重特大事件应急处置档案管理体系建设。四是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执法检查工作。印发《档案检查工作办法》及《中央国家机关档案检查评价标准》《中央企业档案检查评价标准》。修订《档案执法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开展全国档案系统从事行政复议、行政处罚、行政裁决的人员情况调研。五是提高档案行政执法的能力和水平。创办内部交流刊物《档案法治信息》,刊登社会广泛关注、典型性、疑难复杂或者新类型的档案法治案件,以充分发挥典型案例启示、指引功能。启动《档案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修订工作,强化行政执法的刚性和可操作性,为坚决依法查处各类档案违法行为提供助力。3.强化档案安全。一是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和底线思维,认真开展档案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2020年5月和10月两次召开馆局安全保密工作会议,强调确保档案绝对安全是档案工作压倒一切的任务,建立中央档案馆安全保密工作协调机制。开展安全大排查,形成问题清单和整改方案,建立台账逐项治理销号。修改完善中央档案馆突发事件处置办法和应急预案,制定《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网络安全责任制实施意见》。二是运用新技术抢救、修复传统载体档案工作。加大对先进可靠实用型档案抢救、修复技术的应用性研究及评估,在确保档案安全的前提下加大新技术的应用力度。利用先进设备仪器加强对档案纸张以及脱酸前后纸张强度、抗老化程度的分析研究,定期跟踪检查修裱、脱酸效果,总结修裱工作经验,撰写《历史档案修复技术手册》。三是加快推进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加强对新接收进馆档案数字化工作的检查监督。四是建立健全档案系统防范重大风险的长效机制。坚持按照《档案馆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指导开展风险隐患的排查和评估工作,适时组织检查和抽查。宣传贯彻《档案馆应急管理规范》《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管理办法》等行业标准和制度规范,指导档案部门结合实际制订、完善档案应急管理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在推动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数字档案室建设及相关业务试点工作时,把档案安全放在第一位来考量。继续开展全国副省级市以上档案部门档案网站安全监控,对档案部门使用政务云平台过程中加强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检查。(三)推动档案事业改革发展方面1.加强机构改革后对地方档案工作的指导。巡视整改以来,馆局班子成员分别带队到20多个省市,调研加强地方档案机构改革后档案工作的思路和办法。在2020年底召开的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对如何解决地方档案机构改革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构建党管档案、上下贯通、执行有力、运行通畅的档案工作体制机制,提出了明确的措施和要求,2021年拟加强督促检查,推动有关措施和要求落到实处。2.提升档案工作现代化程度。一是馆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要加大科研攻关力度,以创新型实用型项目的攻关突破带动整个档案科研工作的发展,努力建设好档案科研国家队。二是加强全国档案科技工作的宏观指导。编制年度科技项目计划,提升科研攻关有效性和针对性。加强科技项目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管理办法》《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奖励办法》等要求,重点从项目立项、督促、检查、验收、评奖等环节对科技项目进行跟踪管理。三是充分发挥馆局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统筹协调,防止多头管理。推进全国档案信息系统软件标准化、规范化建设。3.加强档案资源整合。在全面掌握全国各级档案馆数量和资源情况的基础上,已着手对《全国档案馆设置原则和布局方案》进行修订,拟对各级档案馆设置和布局原则、档案馆分类、管理方式等作出规定。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方面(一)落实主体责任形成严的氛围方面1.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一是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馆局班子深刻认识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必须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坚持不懈地落实从严依规科学管理要求,坚决克服“清水衙门”“边缘单位”的思想,切实扛牢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切实加强对下级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压力传导,《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领导班子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修订完善后尽快印发执行。三是结合巡视整改,馆局班子成员深入到分管部门和单位与干部谈心谈话,针对管党治党方面的突出问题督促整改,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严肃指出,抓早抓小。四是进一步营造严的氛围。扎实开展警示教育和“灯下黑”问题专项整治。结合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以组织专题学习、讨论案件通报、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廉政基地等方式加强教育引导。2.严格干部管理。一是坚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考勤制度,对管理“宽松软”问题开展专项整治,举一反三、以点带面抓好整改。二是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制度,持续规范个人有关事项填报、查核、认定和处理工作,实行“一把尺子量到底”,坚持做到“凡提必查”;对2019年以来重点抽查、随机抽查、查核验证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依纪依规作出严肃处理。(二)落实监督责任方面一是加强机关纪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和纪检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制定机关纪委工作规则以及监督执纪、材料归档、人员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规章制度。选派干部参加业务培训、专案查办工作,全面提升纪检干部监督执纪能力。二是进一步深化机关纪委“三转”,聚焦主责主业。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和警示教育。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对少数干部纪律规矩意识不强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三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形成监督工作合力。建立干部监督、审计监督、纪检监督信息沟通机制,建立纪委委员年度述职、支部纪检委员年度工作书面报告等制度机制。(三)重点单位、重点领域廉政建设方面1.加强科研项目管理。一是细化完善并严格执行《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财政资金支持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二是有关科研单位对现有规章制度进行整合修订,完善内控制度和风险防控措施,确立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机制;委托第三方审计机构进行资产清查和管理咨询,加强科研项目管理,完善和优化内部控制体系建设。2.防范档案业务相关廉政风险。研究制定《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重大项目公示办法(试行)》,研究制定重大项目监管清单、审计发现问题台账、廉政高风险岗位名录和高风险岗位监督管控措施,开展重大项目专项监督。组织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签订廉政承诺书,发送廉政提醒信,进行廉政风险提示。规范馆藏档案保管利用工作流程,堵塞制度和管理漏洞。3.加强事业单位监管。馆局班子成员以听取汇报、谈心谈话、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分管事业单位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情况和干部队伍建设状况进行了解,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管。机关纪委深入到一些群众反映问题较多的单位,开展调查核实,发现问题依纪依规严肃处理,防范廉政风险。(四)作风建设方面1.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巡视整改以来,馆局主要负责同志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深入到10多个省区市及有关高校开展调查研究。班子成员打破分工限制,就地方机构改革后档案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等,深入地方和基层听取意见建议。2.健全制度规定。一是建立制度建设专项工作组,对馆局现有制度进行系统梳理,提出立改废建议,目前正按计划推进。二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持续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精神,减少简报类材料报送数量,将办公室编印的《档案工作信息》、机关党委编印的《情况交流》整合为《档案工作简报》,统筹编辑印发。三是加强对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的监督检查。盯紧重要节点严明有关纪律要求,设立24小时监督举报电话,明确发现问题线索及时报告机制。以两地公示、查收接待单位反馈监督意见等方式,对外出工作人员是否收受礼品礼金、违规接受宴请等问题进行监督。四是明确因事定人推荐出国人选原则,制定《因公出访人员选派流程》,强化执行监督。三、压实党建责任,统筹谋划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规范选人用人方面(一)领导班子建设方面主要负责同志对馆局和所属部门单位两级班子鲜明地提出了“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必须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必须突出‘严’的主基调、必须满腔热情地做好关心培养年轻干部工作”的“五个必须”要求。馆局班子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细化“三重一大”事项特别是重大投资项目和大额资金的界定范围,提高馆局务会研究审议重大问题的质量。建立馆局长每周碰头会制度,班子成员之间经常性开展谈心谈话,馆局工作的统筹性协调性明显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提升。(二)干部队伍建设方面1.选好配强领导干部。积极推进有关司长的轮岗交流。科学组织开展职务职级并行和晋升工作。制定并认真落实《关于加强档案馆局年轻干部政治历练工作计划》,坚持用政治引领人、用文化凝聚人、用感情和事业留住人。积极选派干部参加定点扶贫、央企挂职锻炼等。创建《调查与思考》、“兰台讲坛”、活动场所三大平台,为年轻干部学习交流提供条件。2.合理进行部门设置。以中央统一部署的修订部门“三定”规定为契机,精心研究、科学制定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三定”规定,新的“三定”规定已经中央批准印发实施。3.提高档案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筹划做好2021年全国档案专家选拔工作。加大对蒙文、满文和档案修复等档案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认真做好年度档案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三)选人用人导向方面1.规范选人用人工作。坚持好干部标准,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人岗相适,注重把想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发现出来、任用起来,进一步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严格执行“一把手”在研究干部人事事项时末位表态制度。严格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凡提四必”要求,严把干部选拔任用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坚决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干部任前审核工作。2.严格干部日常监督管理。修订馆局干部兼职管理办法、因私出国(境)管理办法、休假请假办法、外出报告制度等。开展在职干部、退休人员兼职情况摸底排查和专项督查。组织各事业单位对现有干部人事档案进行逐一复查,对部分事业单位人事档案专项审核情况进行抽查,对发现的问题依纪依规严肃处理。严把人事档案材料“入口关”,加强新入职干部的档案审核。(四)抓实党建工作,营造干事创业氛围方面一是着力提高党建工作实效。馆局班子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渎职的理念,坚决克服“重业务、轻党建”的倾向,着力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和实效,突出政治功能,加强与业务工作的融合,坚决克服“两张皮”现象和形式主义做法。班子成员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党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会,列席所分管部门单位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深入党建工作联系点开展督导,专题调研所分管事业单位党建工作和巡视整改工作情况,了解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情况。召开馆局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交流推进会,组织开展党支部自查,推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开展党支部年度理论学习之星、党务工作之星、党建创新之星评选表彰活动。开展党员干部思想状况调研、党支部建设及党支部书记考评考核工作,推动支部抓党建精准把脉、全面聚焦。二是结合馆局实际研究机关党委换届时间,经报上级党委批准后组织换届。三是健全干部激励保护机制,激发干部担当作为。认真抓好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的落实,切实为干事创业的干部撑腰鼓劲。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千方百计帮助干部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四、主题教育检视问题和审计指出的问题整改方面针对主题教育检视问题和审计指出的问题,馆局分别成立由领导班子成员牵头的专项工作组,对尚未完成的整改事项逐项分析研究,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盯住不放,采取切实措施,与巡视整改一体整改、持续整改,推动整改落实取得实效。在巡视整改工作中,对巡视移交问题线索和信访件办理事项,馆局班子高度重视,把巡视反馈的问题线索处置和信访件办理作为巡视整改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回应群众期盼的重要体现。馆局主要负责同志多次专题听取汇报,亲自研究、亲自部署。机关纪委按规定对巡视移交问题线索进行登记,制定《中央巡视移交问题线索办理工作方案》,及时向上级纪检机关请示报告,规范开展核查处置工作。下一步,馆局班子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强化政治担当,压实主体责任,落实“一岗双责”,突出“严”的主基调,把巡视整改融入日常工作、融入深化改革、融入全面从严治党、融入班子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毫不松懈、持之以恒地把巡视整改工作抓紧抓实,对已经完成的整改措施,适时开展“回头看”,避免出现反弹和回潮;对尚未完成的,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动落实;对需要长期坚持的,盯住不放,定期检查评估,久久为功。把“当下改”和“长久立”结合起来,强化系统思维和制度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抓好“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的实施,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忠实履行职能职责,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走向依法治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指示为政治引领,推动档案工作改革发展,完善档案保管利用工作,强化档案行政管理职能,防范档案安全风险,推动新时代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欢迎广大干部群众对巡视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如有意见建议,请及时向我们反映。联系电话:010-55605200;邮政信箱: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9号(国家档案局);电子邮箱:db66176976@163.com。中央档案馆2021年4月22日

详情
...

2021 04.21

主动作为 扎实推进档案工作 山东省平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档案工作纪实

近年来,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开展档案业务建设示范单位创建工作,聚焦基础业务建设、规范体系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服务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平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专门成立了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科室为成员的档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档案室工作职责和专兼职档案管理员工作责任。紧密结合市场监管工作实际,制定了《各类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规定》《档案库房管理和日常保管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和移交制度》等,明确档案管理工作重点,规范档案管理工作流程。在单位用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为确保档案管理用房,平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专门对局办公用房进行了调整,同时配齐配全档案基础设施设备,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定期开展档案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确保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制订档案工作年度计划,将档案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纳入年度目标考核评价内容,加强档案业务培训,增强全体人员的档案意识和档案法治意识,形成人人重视档案工作的浓厚氛围。为进一步规范档案管理工作,平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定了《档案管理办法》。结合日常管理工作实际,把局档案划分为文书档案、会计档案、注册档案、行政执法档案、基建档案等10个门类,确保档案分类设置科学合理。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全县市场监督管理工作总体规划,依托行政许可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全部许可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大力开展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实现数字档案收、管、用一体化,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提高了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风正时济,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仍需策马扬鞭。平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百舸争流的斗志砥砺前行,奋力谱写平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档案事业创新发展的新篇章。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1年4月19日 总第3667期 第三版

详情
...

2021 04.21

留住“黄河记忆” 讲好“黄河故事” ——梁山县档案馆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工作纪实

黄河安澜,国泰民安。从历史深处奔涌而来,向美好明天澎湃而去。古老的母亲河,在新时代迎来重大机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开启了大江大河“大治时代”,谱写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全新篇章。近年来,山东省梁山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主动扛牢政治责任,自觉服从和融入国家战略,统筹推进“黄河滩”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相继在黄河生态保护、防洪减灾、产业发展、民生保障、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可喜成绩,绘就出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留住“黄河记忆”,延续历史文脉, 是档案馆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梁山县档案馆深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讲好黄河故事”的殷切嘱托,全力做好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这篇大文章,切实推动“黄河精神”融入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立足优化服务,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贡献档案力量。从主动对接梁山县黄河滩区脱贫迁建指挥部指导迁建资料的收集整理到召开全县黄河滩区档案培训会全面开启滩区档案建设工作,从深入沿黄地区拍摄记录保护和治理黄河的具体实践到黄河滩区首期迁建档案进馆存档,梁山档案人一直致力于黄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积极探索档案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路。立足资源建设,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涵的时代价值。坚持以文塑档、以档彰文,还原一个真实的黄河,黄河档案资源开发从一开始就明确了务实的大方向。县档案馆立足馆藏优势,统筹全县黄河档案资源,着力加强黄河档案资源的收集、整理、开发工作,梳理出馆藏近现代黄河档案资料650余件,内容涵盖赈灾、文化历史、风土习俗、滩区迁建、生态保护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县档案馆将以馆藏黄河档案为基础,启动黄河档案史料编纂工作,推出一批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黄河题材档案文化精品,讲好新时代的黄河故事。立足守正创新,为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鼓与呼。梁山地处黄河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独特的地缘优势造就了具有鲜明特质的地域文化。梁山县档案馆拓宽档案文化发展思路,创新打造多元文化宣传阵地,水浒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在这里交织,真实体现了融合与发展,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和谐统一的设计风格。打造的档案展厅所呈现的壮丽的自然景观、深厚的文化积淀,艰辛的奋斗历程、不屈的拼搏精神,激昂的时代强音、巨大的发展变迁,撞击着每一位参展者的心灵。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梁山县档案馆将进一步扛起责任担当,打造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梁山样板,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贡献档案智慧,奏响“黄河大合唱”的时代最强音。

详情
...

2021 04.20

专家评价日本对华调查档案资料具重大研究价值

4月15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的《日本对华调查档案资料选编(全50册)》《日本对华调查档案资料续编(全50册)》(以下简称《选编》《续编》)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这两套书是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落实国家档案局《抗日战争中长期研究规划》,推进《抗日战争档案汇编》编纂工程的重大成果。与会专家表示,《选编》《续编》中所选资料充分反映了日本企图控制、侵占中国和攫取中国经济等资源的野心,对于研究日本侵华史具有重大价值。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王利民,国家档案局《抗日战争档案汇编》编纂出版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常建宏,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副馆长、《选编》《续编》编者代表曹必宏,以及来自北京市档案馆、中国历史研究院、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单位的1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选编》《续编》的学术意义与影响,如何更好地利用《选编》《续编》做好史学研究进行了研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日本对华调查档案资料数量较大,分散在100余全宗1800余卷中。《选编》《续编》精选其中约5万页资料影印出版,按调查机构、调查成书(册)时间排序,内容涵盖文化、产业、资源、交通、农业、经济建设、社会状况、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选编》所选资料,均为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及其所属机构于1913年至1943年间在中国各地调查所得,调查范围从中国东北向华北、华中蔓延,直至全中国,由满铁及其庶务部调查课、调查部、调查局、产业部、经济调查会等,以及北满经济调查所、北支事务局调查室(部)、北支经济调查所、铁道总局等机构调查所形成。《续编》除继续选辑满铁及其所属机构的调查报告外,还增加了华北开发株式会社、“兴亚院”、东亚研究所、日本“中国驻屯军司令部”等机构于20世纪前半期对中国各地经济、社会等情况的调查报告,调查的范围从东北、华北,扩展到华中、华南等地。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1年4月19日 总第3667期 第一版

详情
...

2021 04.20

坚持“四全”工作法 全力抓好重大活动档案工作

近年来,深圳市档案馆坚持以重大活动档案工作为抓手,通过全覆盖指导、全天候联系、全过程跟进、全方位督查的“四全”工作法,全力抓好重大活动档案工作,确保先行示范区建设过程中重大活动文件材料收集齐全完整、管理规范安全,更好地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全覆盖指导,压实档案工作主体责任 2020年1月,市档案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深圳市重大活动档案工作的通知》,明确了重大活动文件材料收集范围、主体责任、监督管理、工作指南等,明确重大活动组织承办单位要制定档案管理工作方案,编制或修订《档案分类方案》,确保重大活动档案工作有领导分管、有部门管理、有人员经办,实现“人人赶进度,事事有着落”。目前,全市已建立起市档案局、市档案馆协同联动高效新机制,市档案主管部门统筹协调,负责监督指导全市重大活动档案工作;重大活动组织承办单位负责建立重大活动档案工作协调机制,指导各成员单位开展好重大活动档案工作,落实档案管理部门和责任人,将档案工作经费纳入重大活动经费整体预算,编制《大事记》和《归档文件目录》等,并按规定时间向市档案馆移交档案;市档案馆协同市档案局履行好重大活动档案的接收、保管和利用职责,加强进馆重大活动档案业务指导和整理质量检查验收力度,确保指导服务“不漏一家,不少一个”,各部门紧密协作,共同推进重大活动档案工作。全天候联系,为重大活动档案工作提供专业服务市档案馆专门打造了一支素质过硬、能力突出的档案干部队伍,全天候联系重大活动组织承办单位,及时沟通解决档案业务问题。充分利用市档案馆官网、微信公众号、政务办公系统、粤政易APP等平台,不断完善信息沟通机制,全天候解答重大活动档案工作有关问题。去年以来,为全面抓好重大活动档案工作,市档案局通过开展专题培训、解读有关政策等方式,为各组织承办单位提供专业档案服务,从源头保证重大活动档案齐全完整、真实准确、著录规范。全过程跟进,确保重大活动档案齐全完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市档案馆选派了2名业务骨干进驻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研究制定了《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方案》和《文件材料收集指引》,指导各工作组档案工作人员做好疫情防控文件材料收集工作,共收集纸质文件5340件、声像档案11.6GB、实物档案28件,编辑大事记765条。启动疫情防控专题档案资料征集工作,精心谋划开展“档案记录‘战疫’英雄”档案资料专项征集活动。截至2020年年底,征集到社会各界捐赠的档案资料1万多卷(件),其中,包含音视频档案资料537个、电子照片6363张、实物档案234件、纸质档案1306件。疫情期间,市档案馆组织工作人员跟随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赴市疾控中心、市第三人民医院和口岸、机场、社区等检查疫情防控、病人救治和复工复产工作情况,用镜头记录深圳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历史,采集照片约1.97万张,提供照片利用约1.26万张。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市档案馆选派1名业务骨干进驻活动主办单位,协助编制了《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指导相关部门做好文件材料、实物(含工作证、嘉宾证、车证、标志物、纪念品)、声像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还编制了《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活动大事记》等。圆满完成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合影拍摄工作,采集照片1000多张,精心制作合影相框、照片礼盒分送至相关领导及特区先进模范人员。全方位督查,形成重大活动档案工作管理闭环市档案馆坚持采取定期收集、定期检查、交叉复查、随机抽查等形式,对重大活动档案工作开展全方位督查。建立动态跟踪机制,常态化收集重大活动档案工作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对重大疑难问题和特殊情况,采取“部门协商——专题会议讨论——领导议定”的处理方式,切实解决问题。成立专项督查小组,制定督查工作方案和检查要点,建立“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工作机制,采取交叉复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开展重大活动档案督查工作。定期召开档案业务工作研讨会,重点通报档案工作薄弱环节,对档案工作无人管理、无人落实、进度缓慢、整理质量不高的单位,及时督促,确保整改到位。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将机关档案工作纳入全市党群部门绩效评估考核体系,将“重大事项档案工作落实情况”作为加分项,以绩效考核的方式对档案工作进行督查督办。今年,市档案馆将围绕建党100周年、市第七次党代会等重大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档案工作机制,盘活重大活动档案资源,适时举办专题展览;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先行示范区建设,积极探索新时代做好重大活动档案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更好地为全市各项决策提供档案资政服务。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1年4月19日 总第3667期 第三版

详情
...

2021 04.19

声像档案数字化抢救的策略与方案应用研究

声像档案因其形象、直观、生动、活态等特点,在社会记忆构建中具有重要作用和不可替代性。在声像档案的实际保存过程中,因其制成材料的快速老化、技术更新快、读取设备缺失、保管不善等因素,导致部分信息质量快速下降乃至消失,严重影响声像档案的利用和保存。在现有条件下,只有尽快借助数字化手段,将声像档案复制迁移至新的载体或存储系统,才能使声像档案在未来仍能被读取使用并保存下来。“声像档案数字化研究与实践”项目组从声像档案抢救保护障碍分析及数字化抢救方法入手,从技术上解决了声像档案的长期保存问题,最大程度地消除保存隐患,并从声像档案保存设备的获取、保管状况改善、保管水平提高、制度保障等方面提出声像档案抢救性保护的策略。项目组还专门打造了声像档案管理系统,该系统在著录、元数据构建、存储格式、长期保存方式等方面突出声像档案的特点,便于信息的共享与利用。该项目荣获2020年度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项目组分别制定了2项国家标准、6项标准草案及规范性手册等,填补了国家声像档案保护技术规范空白。目前,项目研究成果已在辽宁省档案馆、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多家单位得到推广运用,取得不错成效。声像档案数字化抢救的策略与方案 2011年,国家档案局发布的《各级各类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明确指出,档案馆在收集档案时,应同时收集有助于了解档案内容、立档单位历史的资料,收集有助于管理和利用档案所必需的专用设备。在此之前,档案读取设备一直没有被列入档案收集计划,导致档案读取设备缺失。信息呈现设备的可获取性和性能是档案读取、利用及长期保存的核心要素,是保证声像档案信息能够真实、完整呈现的前提和保证。项目组通过多种调查方式掌握了声像档案读取设备的保存现状、利用情况,为制定全面的设备收集范围、收集方案奠定了基础。同时,项目组提出建设声像档案读取设备博物馆,以此来实现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濒危读取设备的收集、抢救和长期保存。声像档案数字化采集是利用计算机、录音机、录像机、声音采集卡或视频采集卡等将唱片、录音带、录像带中的模拟信号转化为计算机可识别的数字音视频信号并著录存储的过程,包括对声像档案及读取播放设备的预处理、档案数字化采集、采集质量评估3个步骤。声像档案数字化后的档案信息因种种原因存在图像模糊、噪点、斑块、残缺等问题,虽然现阶段计算机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修复工作中,特别是在文物保护、影视特效制作、虚拟现实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利用计算机修复技术对档案信息进行修复尚存争议。本着搁置争议的原则,项目组对声像档案数字化信息的修复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项目组将声像档案数字化后,再将数字档案副本加载至修复工作站,转换为可修改的声音和活动图片,通过计算机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检查音视频需要修复的区域或问题。根据不同的损伤类型,选择相应的修复算法进行修复处理。在实际工作中,对声像档案采用各种修复算法后的修复效果不甚理想,一般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入人工修复的操作过程。人工修复即采用外部修复工具、软件进行修复,最后通过评估修复效果,检验修复是否合格,若合格,即将音视频文件著录、存储、入库保存,以备检索利用。2018年1月1日,《录音录像类电子档案元数据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发布施行解决了这一问题。《方案》设置了25个元数据描述,考虑了描述型、管理型、结构型、法律权利和技术型元数据的特征,包括档案馆代码、档案门类代码、聚合层次、唯一标识符、档号、题名、责任者、时间、主题、来源、保管期限、权限、附注、存储、原始载体、生成方式、捕获设备、信息系统描述、计算机文件名、计算机文件大小、格式信息、视频参数、音频参数、参见号、数字签名。系统的元素设计详细标识了录音、录像类电子档案的整理层级,为录音、录像类电子档案的著录、利用与统计提供基准,有利于元数据库的管理与控制。在附录中,针对不同聚合层次(宗、类、卷、件)分别提供了著录模板,使标准更具可行性和参照性。藉此标准,可以推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声像档案数字化抢救。音视频数据所占空间容量较大,一般采用分级存储的模式,即基于局部的数据访问,将访问频率低或者作为备份的档案采用磁带库或硬磁盘作离线存储,将访问频率不高或访问量不大的数据作近线存储,将访问频率高的档案信息作在线存储,或存储至独立式声像档案系统。声像档案数字化抢救策略与方案的应用针对不同类型载体声像档案数字化播放设备不齐全、技术方法不同、参数设计难以确定、信息修复无法开展、数字化及存储管理系统建设无参考案例等问题,项目组通过系统研究,从数字化抢救技术、路径和方法等方面提出了系统解决策略与方案,并将方案应用于以下案例:辽宁省档案馆录音录像带档案数字化抢救、中国人民大学李景汉先生口述录音档案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傅筑夫教授录像档案数字化抢救。通过案例应用分析验证理论方案的可行性,给全国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声像档案数字化抢救及长期保存提供借鉴。 辽宁省档案馆数字化抢救的声像档案资源包括名人传记、政务活动、评剧名家名段、老电影、老歌曲等,其保存和利用价值巨大。辽宁省档案馆专门建设了声像档案处理室,打造了声像档案数字化平台。声像档案处理室面积约为160平方米,房间密封性好,经过防尘处理,配有中央空调、专业防磁柜、视频监控等设备设施,适合开展声像档案数字化工作。业务用房一般被划分成两个区域:一是声像档案数字化与视频编辑区;二是音视频档案资料及其他视频资料审查、观看区域(视听室)。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李景汉先生口述录音档案因在自然条件下保存,没有使用专门的声像档案防磁设备保管,也没有在合适的温湿度范围内进行保管,其口述录音档案从录制至今未进行过转录利用,现已无法读取。在此背景下,项目组对其口述录音带进行了数字化抢救。首先,项目组对录音档案的灰尘、断裂、松散、发霉、粘连、氧化物脱落、边缘磨损等问题进行了预处理,再根据录音带型号到读取设备库里选择熊猫(PANDA)F-536型录音机进行信息采集。采集过程记录在档案采集过程质量控制单上,明确记录每个阶段是否存在失真,是否有噪音,运行速度情况、音量情况等信息。转换后的口述录音档案中夹杂了很多噪音,项目组通过非线性编辑软件快速有效地去除了录音中残留的持久性噪音,还原了声音的清晰度,并根据要求对数字化后的档案进行著录和存储。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傅筑夫教授录像档案数字化抢救工作中,项目组采用的是中国华录集团提供的东芝放像机,并配备了装有视频采集软件的电脑、监视器、A/V连接电缆(三头分别为白色、红色和S端子)、视频采集卡、非线性编辑卡(1394卡)、光盘刻录机等。在数字化抢救过程中,对于视频画面抖动、黑屏等问题,项目组坚持在不影响内容读取的前提下进行删除和拼接。对于色彩偏色、灰暗等问题,项目组利用视频编辑软件对其进行色彩饱和度、亮度、对比度处理,以获得较为清晰的视频图像。对于视频中的雪花点、划痕类小条纹损伤,根据斑块大小进行分类,根据类别选择区域修复或帧修复,根据视频斑块修复算法进行修复,并将数字化加工后的声像档案上传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声像档案管理系统存储并管理。在项目研究过程中,首先,项目组从理论层面构建了面向国家、跨行业、跨系统的读取设备利用平台及数字化抢救平台,从档案原件、档案读取设备的预处理,修复,数字化采集标准的选择,数字化质量评估,数字化后信息的修复、著录、存储等方面探索声像档案数字化抢救及长期保存的全面策略与方案。其次,提出将数字化加工后档案上传至独立式声像档案管理系统。最后,以辽宁省档案馆录音录像带档案数字化抢救、中国人民大学李景汉先生口述录音档案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傅筑夫教授录像档案数字化抢救为案例开展了实证研究,恢复原来无法利用的声像信息,再现当时的记录。在实践层面开展的研究,一方面解决了声像档案保存利用中信息采集和修复等核心问题,另一方面完善了长效保护利用理论,为推动全国声像档案抢救工作奠定了基础。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1年4月19日 总第3667期 第三版

详情
当前第165页 共167页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