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 08.30

尊师重教 崇智尚学 ——近现代教师节的演变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尊师重教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念兹在兹的教育情怀。“六六”教师节的延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论环境如何艰苦,我党对教育工作都极为重视,创办学校、开设课程、编写教材。此时,教育工作被赋予了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奋斗的使命,教师作为知识与思想的传播者,承担着提高革命觉悟、播撒革命火种、壮大革命队伍等任务。1931年,教师群体为改善待遇、保障工作、增进修养,自发议定每年“6月6日”为教师节。当时,虽未能被国民政府认可,但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而后得到我党的积极响应及认同。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适应战争的迫切需要,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力争取知识分子参加民族解放战争,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部队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大批爱国青年与知识分子的到来,使抗日根据地的文化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他们克服困难,因陋就简,办起大批中、小学校。1939年8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小学教员暑期训练班毕业典礼上说:“我们的小学教员,任务和功劳是很大的,你们教育了边区的儿童,教育了边区的老百姓,发展了边区教育事业,你们所担负的抗战教育在抗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对教师社会地位的充分肯定。当时,边区政府为了稳定教师队伍,专门制定教师待遇保障法和奖励办法,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以解除后顾之忧。我党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延续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1941年5月31日,《边区教育》刊登了《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关于纪念“六六”教师节办法》,提出把6月6日定为教师节,指出纪念教师节的意义在于提高教师生活待遇且检阅教师力量。6月6日,《晋察冀日报》在一版刊登社论《提高教师社会地位 加强国民教育——纪念“六六”教师节》,阐释了加强教育、尊师重教的必要性和急迫性。文中指出,干部是决定民族民主革命成败的决定因素,知识分子是革命干部的重要源泉,所以为了培养革命干部,为了民族国家社会的百年大计,要加强国民教育,并写道:“今当光荣的‘六六’教师节,我们诚恳地向边区千百为国家民族与人类社会而辛勤‘树人’的教师们,致崇高的敬礼!”社论还从教材、人才等方面提出加强边区国民教育的具体方法。自此,拉开了我党在根据地庆祝“六六”教师节的序幕。1941年6月6日,《晋察冀日报》刊登社论《提高教师社会地位 加强国民教育——纪念“六六”教师节》。 中央档案馆藏1942年5月16日,《晋察冀日报》刊发了有关晋察冀边区委员会开展征文活动、举行座谈会、慰劳教师等庆祝“六六”教师节的活动。1944年5月19日,晋绥根据地发出《今年纪念“六六”教师节的指示信》,要求各学校开展相关活动。27日,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宣传部等发出《纪念“六六”教师节的通知》。当时,各地围绕教师节开展的活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拨款或是设立奖金用以激励教师。如1947年,太行行署“拨款廿六万元”,奖励给有突出贡献的教师。第二,举办教师联谊会、聚餐游艺、开展演出比赛等。如胶东公学在“六六”教师节重要纪念日时,组织各班级举行戏剧演出比赛,学生们自编自演歌舞短剧《小放牛》。第三,召开座谈会、纪念会,表彰模范教员,总结经验等。如1945年6月7日,太岳行署在郑庄召开“六六”教师节座谈会。1946年6月6日,灵丘县召开全县教育会议,讨论教育方针和工作计划。第四,在各刊物上刊发关于教师节的随想、日记、游记等文章,进而引起更多人对教育工作、对教师团体的思考与关注。如1949年6月6日,徐特立在《人民日报》发表《在教师节谈新民主主义教育》一文,写道:“今天纪念这个教师节,正当着中国历史崭新的全面性的有世界意义的转变关头。这一时代,和过去中国历史上任何时代不同,是独立的统一的民主的富强的新中国之革命即将全面胜利的结束,新的经济建设和新的文化建设以及新的国防建设,其可能性的条件已经全部具备,现在正要有计划地有系统地开始这些工作。”1942年5月16日,《晋察冀日报》刊发《边区政府公布:纪念“六六”教师节办法》。 中央档案馆藏1949年5月25日,上海宣告解放。再过10天,上海教师将迎来解放后的第一个教师节,他们希望能在庆祝大会上邀请市长陈毅出席。他知道此事后,一口答应,高兴地说:“要得,我要会见他们!”6月6日,上海召开了“六六”教师节庆祝大会,有中、小学校及高等职业学校等代表1500多人参加。大会原定上午8时30分开始,当会务人员在7时到达会场时,却发现陈毅等人已经坐在主席台上。随后,陆续到场的教师们见到他,心情也十分激动,备受鼓舞。有的说:“共产党市长穿的也是平常军服,比我们来得还早,不摆官架子,真不容易啊!”有的说:“在旧社会要见到教育局局长都很难,今天一下就见到了市长,新旧社会真是大不相同啊!”还有的说:“百闻不如一见,共产党和国民党就是不一样。”在会上,陈毅发表讲话,首先对广大教师队伍表示敬意,其次提及了大家十分关心的教师经费、学生失学等问题,最后表明政府会逐一进行解决,为教师们创造更好的工作氛围。同时,强调“教育界积极分子对较落后的人应该争取,使教育打入广大群众中”,团结更多的人为建设新上海、新中国而服务。他的讲话亲切有力,既传达了对教师们的关心关怀,又分析了当前形势,表达我党争取胜利的决心。“九十”教师节的建立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人民政府仍将6月6日作为教师节,教育部通告各地,庆祝活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组织。至1951年,教育部和中国教育工会宣布废除“六六”教师节,并入“五一”劳动节一同庆祝。由于两个节日混在一起,削弱了教师节的特色,因此效果不佳。在“文革”期间,更是被迫中止。“文革”结束后,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大力呼吁下,教师名誉得以恢复,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有所提高。1977年,邓小平提出对知识分子除了进行精神鼓励外,还要改善他们的物质待遇。1978年,他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对教师的劳动给予高度评价,再次提出:“我们要提高人民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不但学生应该尊重教师,整个社会都应该尊重教师。”“要研究教师首先是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制度。”12月,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教师的政治、社会地位得到很大提高。20世纪80年代,北京小学的学生在尊师会上为老师们佩戴“园丁纪念章”。 (选自《中国共产党90年图集》)1981年3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教育工会主席方明与葛志成等委员提出一份提案,认为教师担负着培养“四化”建设人才的重任,应当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培养社会主义宏伟事业接班人的人民教师应该有自己的节日,并且在日期的选择上不宜与劳动节合并。12月,方明又与教育部副部长张承先向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习仲勋提出建立教师节的建议,并向其介绍了“六六”教师节以及陈毅参加上海解放后的第一个教师节庆祝大会的情况。习仲勋听后便建议写报告请示中央。随后,教育部和中国教育工会联合向中央呈送有关建立教师节的报告。1984年12月16日,《北京日报》刊登了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王梓坤等人的倡议,建议每年9月作为尊师重教月,并在该月选择一天设立教师节作为全国性纪念日。12月,教育部和中国教育工会向中央书记处并国务院报送的《关于建立“教师节”的报告》得到批示,“建议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在新学年开始,新生一入学,即开展准时活动”。1985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建立教师节的议案,正式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这一节日的建立让教师们受到极大鼓舞,也让社会看到了党对他们的关怀和尊重。1985年9月10日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教师节。全国各地举行了游园会、慰问教师等活动。当日,首都庆祝教师节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来自中宣部、国家教委等单位的代表与北京大中小幼等教师近万人齐聚一堂。在会上,国务院副总理万里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向教师及教育工作者送上节日祝福,并作了重要讲话:建立教师节标志着教师在我国受到了全社会的尊敬。此外,国家主席李先念还给全国各族人民教师写信祝贺,指出:教育是崇高的事业。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要靠你们培育。他们的思想、品德,要靠你们去塑造;他们对人类文明继承和发展的能力,要靠你们去培养。你们的劳动,是一种科学的也是艺术的创造。教育直接关系着我国未来一代新人的成长,直接关系着“四化”的成败、民族的兴衰、祖国的前程。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从“六六”教师节的延续再到“九十”教师节的建立,中国共产党以一以贯之的教育情怀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尊重教师、尊重知识,并将教育事业与中国社会发展、民族未来紧密相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之一,支持和吸引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详情
...

2024 08.29

山东青岛市市北区档案馆举办2024“暑”你最文明系列活动

暑假期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档案馆举办“2024‘暑’你最文明——暑期文明行动”系列活动,通过倡议引导、主题宣讲、榜样学习、沉浸体验、志愿实践等形式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文明行动,旨在引导青少年学生宣传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养犬。《青岛日报》、“爱市北”“文明市北”等媒体对该项活动给予报道。活动吸引2000余名青少年积极参与,受到一致好评。

详情
...

2024 08.28

内蒙古巴彦淖尔 高质高效完成国有档案资源普查工作

本报讯 近期,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按照国家档案局、自治区档案局关于开展国有档案资源普查工作的具体要求,坚持“服务为先、指导为重、质量为本、效率为要”的工作原则,扎实有序开展各阶段工作任务,确保普查工作高质高效完成。市委办公室(档案局)将国有档案资源普查作为重点工作,提早谋划、高位推动,将其纳入2024年度市直单位、旗(县、区)档案工作绩效考核指标。市委办公室(档案局)统筹部署,对时间安排、填报质量等提出具体要求。各级各单位档案部门明确专人负责,以档案工作人员为主力,在原有档案工作网络的基础上,形成了“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总体协调、全员联动”的工作机制和格局。统筹过程中,市委办公室(档案局)印发通知,围绕三类填报单位及其对应的普查内容,明确了普查时间安排及分阶段具体任务,要求各地各单位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做好普查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全面、如期填报,并确保数据客观、真实、准确。对国家档案局、自治区档案局相关制度方案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制作并发放了档案馆、档案室、乡镇街道普查情况表填报说明,结合图片、示例,对表中245项内容的指标含义、统计口径、计算方法及其逻辑关系进行逐项解读,供档案工作人员系统学习、随时查看、便捷使用。数据填报过程中,逐级确认各填报单位更新基础信息结果。确认市、旗(县、区)两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所属二级单位543个,苏木乡镇、街道办事处71个,共计614个单位参与此次普查工作。组织完成名录库维护的单位第一时间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对照年度档案事业统计调查相关数据,结合馆藏、室藏档案具体情况,开展清点、核实、数据收集,同步填写电子版或纸质版普查表,围绕填写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及时通过微信、电话沟通并进行现场指导,实现“线上+线下”精准对接、答疑解惑。系统启动数据填报功能之后,各级档案馆和各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陆续完成了线上录入,由各旗(县、区)档案局即时审核并汇总各地区整体情况提交上报,市档案局采取系统审核与人工审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复核。目前,全市614个填报单位的659名档案工作人员已严格按照各阶段任务安排,完成名录库维护和馆(室)藏档案清点、核实、纸质报表填写及初审,以及线上数据录入、汇总及审核,普查工作高效完成。 

详情
...

2024 08.27

鲜鱼口 中轴线上的“烟火气”

2024年7月27日,我国申报的“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这条纵贯北京城,穿越700多年时光而来的历史长卷中,不仅拥有宏大的皇家宫殿建筑群,也充满了民间百姓的烟火气。鲜鱼口位于前门大街东侧,与大栅栏隔街相望。街区雏形起于明代,清代形成规模。1999年,被北京市政府列入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街区。这里不仅有众多历史遗迹,还是老北京风貌最浓厚的地区,凝聚了京味文化精髓。在纵横的街巷和青砖绿瓦间,上演了柴米油盐下的人生百态。百味杂陈 市井生活明正统年间(1436—1449),为解决皇城夏季雨水排泄问题,在正阳门外修城壕以泄其水,从而形成了三里河。有河就有鱼,渔民打到鱼后常拿到梯子桥的西侧售卖,渐成鱼市,人称鲜鱼巷。清代三里河水道干涸,周边逐步搭建起店铺和房屋,形成街巷,始称鲜鱼口。老北京人曾有“先有鲜鱼口,后有大栅栏”之说。鲜鱼口的繁荣兴起于清代。由于清朝统治者规定北京内城为八旗驻地,所有汉民一律迁至外城,且内城不得开设戏院、会馆及其他大型私营店铺,迫使一众商贾向外城迁移。鲜鱼口位于正阳门外,因而大批商铺落户于此。加之科举考试、外官进京述职等住宿需要,在正阳门附近修建了大量会馆,推动外城发展的同时也为鲜鱼口带来商机,逐渐形成名店云集、名品荟萃的景象。至清末,京奉铁路和京汉铁路的始发车站建于鲜鱼口附近,地缘优势加上巨大客流量,使其商业发展再进一步,汇集了众多老字号,如正明斋饽饽铺、长春堂药店、天兴居炒肝店及兴华园浴池、天成斋鞋店、马聚源帽店、联友照相馆等。修缮后重张开业的鲜鱼口 李文慧 摄历史上鲜鱼口不仅卖鱼,依托鱼市,逐渐出现了不同品类的集市,如布市、肉市、果子市、草市、粮食市等。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里独特的街巷名称,如肉市街、布巷子、瓜子店、果子胡同等。据《光绪顺天府志》记载,“布巷子有布市”。布市从明代起延续至民国,代表着京城数百年布匹业的辉煌。整条巷子都是布商的住宅、库房和铺面房。当年,瑞蚨祥进京经商,便是在此租房设庄,卖山东土布积累财富,随后出资在大栅栏购买铺面,成立瑞蚨祥绸布店,并逐渐发展成北京最大的绸布店。随着20世纪30年代洋布涌入市场,布市逐渐衰落,但胡同中仍有一些规模较大的布庄进行零售、批发业务。至今,在布巷子里还可以看到保留完好的民国时期布店遗址,如益记布庄的三层中西结合式建筑等。清宣统年间,果子胡同里约有60余家批发贩卖干鲜水果的果行。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万城、恒兴、顺昌、同顺四大果行。果行多有朝廷发的“龙帖”,各地运来的瓜、果、梨、桃等由专柜收集,供皇宫选用,普通百姓不得购买。民国时期,果行则主要批发给商贩。“到干鲜果子行趸货的都是北京城的各干果铺、鲜果局以及摆小摊和担担下街的小贩等。买卖双方讲好价钱,要由果行掌秤的给过秤,果行从中获得佣钱”。舌尖记忆 回味无穷“一口京腔,两句二黄,三餐佳肴,四季衣裳”将老北京人的日常生活描述得淋漓尽致。人们常说的“京味儿”,不仅藏在街头巷尾,更藏在一道道特色美食里。鲜鱼口是京城著名美食街,街里酒楼鳞次栉比,既有独具风味的官府菜、清真菜、私家菜,也有名目繁多的传统小吃。北京烤鸭作为北京的代表性美食,分焖炉和挂炉两大门派。焖炉烤鸭特点是烤制不见明火,鸭膛内灌入特制老汤,形成外烤内煮之势,外脆里嫩,其代表为便宜坊烤鸭店;挂炉烤鸭的特点是果木炭烤,明火可见,其代表为全聚德烤鸭店。巧的是这两家店铺都曾开设在鲜鱼口。便宜坊开业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最初设在宣武门外米市胡同,后迁到鲜鱼口,店铺匾额由明嘉靖年间(1522—1566)兵部员外郎杨继盛所书。其烤鸭技法最初从南方传入北京,因对温控技术要求极高,而便宜坊的师傅掌握炉火温度最为适当,烤出的鸭子便成了京中一绝。它自开业起至今经营600年之久,堪称北京老字号中的鼻祖。全聚德烤鸭店开业于清同治三年(1864),位于鲜鱼口肉市街。其聘请清宫御厨掌炉制作的烤鸭,味道独特,肉质鲜嫩;鸭体全身呈均匀枣红色,油光润泽;再配以荷叶饼、葱、酱食之,腴美醇厚,回味不尽。新中国成立后,它更是作为中国名菜的代表活跃在国际舞台上。1949年10月16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勤政殿接受首任苏联驻华大使罗申递交国书时,即以全聚德烤鸭招待贵宾。与戏结缘 名家荟萃鲜鱼口的戏园数量不如大栅栏多,却各个都是重磅。清代诗人杨米人所作《都门竹枝词》曾写:“半膘无事撞街头,三五成群逐队游;天乐馆中瞧杂耍,明朝又上广和楼。”诗中提到的天乐馆与广和楼都是鲜鱼口著名的戏园。广和楼是北京城最早的戏园,建于明代,曰“查楼”。据《宸垣识略》载:“查楼在肉市,明巨室查氏所建戏楼,本朝(清朝)为广和戏园。”民国初年,京剧“第一科班”富连成社经常在广和楼演出,名角马连良、叶盛兰均出自此班。民国时期鲜鱼口的热闹景象天乐园早在明嘉靖年间已有,但其年代虽久却名声不响。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徽班进京后,京城出现了七大名戏园:广和楼、广德楼、庆和园、同乐园、庆乐园、三庆园、中和园,天乐园未列其中。而且从杨米人的诗中可知,天乐园虽名为戏园,实际演的不是戏曲,而是杂耍。不过到了清末,天乐园却一举成名。光绪二十六年(1900),义和团放火焚烧专卖洋货的老德记药房,结果一把火烧掉整个大栅栏,街里的戏园均被焚毁。而与其隔街相望的鲜鱼口侥幸逃过一劫,天乐园与广和楼都保存下来。这场大火给天乐园带来了商机,借着其他戏园都忙于重建,天乐园“敞开大门”,承接了众多演出,自此名声大噪。许多名角也开始登上天乐园的舞台。17岁的梅兰芳曾在天乐园演出3年,昆曲大师韩世昌也在此走红。1920年,天乐园更名为华乐园,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常年在这里驻演。新中国成立后,天乐园更名为大众剧场。20世纪六七十年代,评剧流行,大众剧场引领潮流,每当新戏上演,都会有观众半夜前来排队,等待开票。1986年,历经百余年风雨的天乐园停止营业。2012年8月,随着前门地区整体商业街改造完成,经过重新设计修建的天乐园隆重登场。经过多年发展,现已成为集参观、互动、表演于一体的全球首家京剧体验馆。现今依旧热闹非凡 李文慧 摄如今,步入鲜鱼口,仿佛置身“鱼”的世界。街区内,各色砖雕、井盖、路灯等均以“鱼”为主题。高高悬挂的大红灯笼,老字号的各式招幌,古香古色的牌匾、抱柱楹联,将整条街区装点得愈发古朴雅致,也充分展现出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特色。

详情
...

2024 08.26

“百年清远精选图片展”向市民免费开放参观

展览开幕现场近日,广东省清远市档案馆与清远日报社联合举办的“百年清远精选图片展”在“228洲心粮仓”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展,向市民免费开放参观。展览从《百年清远·影像档案》中精心挑选出近百幅珍贵老照片,以1869年英国纪实摄影先驱约翰·汤姆逊在北江、飞来寺拍摄的照片为起始,穿越百年历史,直至1988年清远建市,原清远县撤销并分为清城区和清郊区。展示了清远在不同时期的社会变革、风貌变迁及人文风情。主办方还在展览中设立影像档案收集点,号召地方文史专家、摄影爱好者及社会各界进一步挖掘整理清远的历史文化,实现“动态展览,边展边收,常展常新”,将“228洲心粮仓”打造成清远人的“近代影像族谱”。

详情
...

2024 08.23

浙江开化县 200余名青少年到档案馆参观体验

近日,浙江省开化县档案馆、共青团开化县委员会、少先队开化县工作委员会联合开展“红领巾走进档案馆——跟着档案去研学·从档案里看祖国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参加活动的青少年们通过聆听优良家风家训讲解、观看红色革命家书、参与体验互动,深入了解祖国和家乡的发展历程,深切感受档案中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档案记载历史、见证历史的重要作用。目前,活动已吸引200余名青少年到馆参观体验。

详情
当前第24页 共26页

回顶部